印度用香的歷史
添加時間:2013-12-13 22:44:54資料來源:網絡文章 排版:寧韻茶香
沉香國外的產地主要分布于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。
土沉香在印度被稱之為“瞎眼樹”,主要是因為它那白色的汁液味極辛辣,誤入眼睛會引起紅腫發炎。
沉香在中國通用于佛道宗教儀式用品或個人修行所常用,日本則用于香道與禪學,印度則用于熏香或抽油作為遺體防腐處理之香油。
佛教自從于東漢明帝時(公元65年)傳入中國后,伴隨而來的除了佛經、佛像外,尚有印度及中亞的用香文化。大論師龍樹菩薩(150~250年)曾著有《香合寶鬘》、《和合香法》;玄奘大師的《大唐西域記》中亦記載了「法華諸香」:須曼苒華香、阇提華香、波羅華香、青赤白蓮華香、華樹香、果樹香、旃檀香、沉水香、多摩罹跋香、多伽羅香、拘陀羅樹香、曼陀羅華香、殊沙華香、曼殊沙華香等等,在在說明了香在佛教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。
印度人使用香藥的歷史非常久遠。早在《梨俱吠陀》(公元前15 — 10世紀)“森林”篇中,就歌頌獸類的母親 —— 森林女,“有油膏香氣,散發芬芳”(《梨俱吠陀》,金克木選譯:《印度古詩選》,湖南人民出版社,1982年,第41頁。)
古印度人最常用的香膏無疑是檀香。《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》云,“檀香木磨碎制成糊膏,用于標志婆羅門種姓身份”(《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》,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1986年,第653頁。)
旃檀香之種類,據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十七載,有牛頭旃檀(黃檀),紫檀(赤檀),白檀三種,印度的白檀香木質量為世界之冠,不但香氣濃烈,且紋理細致,焚香、雕刻兩相宜:
旃檀(旃檀那,謂牛頭旃檀等牛頭旃檀以香味濃郁而著稱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卷三十二《福蓋正行所集經》卷九曰:“牛頭旃檀。磨以涂體。其香遠聞。”《本草綱目?木部》卷三十四,“檀香”條引王佐格《古論》曰:“黃檀最香。”故牛頭旃檀當為黃檀。。赤即紫檀之類李時珍:《本草綱目?木部》卷三十四,“檀香”條曰:“云南人呼紫檀為勝沉香,即赤檀也。”同卷同條又引王佐格《古論》曰:“紫檀諸溪峒出之。性堅。新者色紅,舊者色紫,有蟹爪文。新者以水浸之,可染物。真者揩壁上色紫,故有紫檀名。”
印度人在迎接貴客和舉行重大儀式時,要熏香、灑香。《摩訶婆羅多》云,堅戰王迎接黑天時,街道上灑了檀香水,焚著沉香木:
城里處處點綴著鮮花;街道打掃得十分清潔,并灑了檀香水,使滿城顯得涼爽宜人,并飄逸著高雅的幽香。很多地方焚著沉香木。
《摩訶婆羅多》云,黑公主在舉行選婿大典時,會場內熏著上等沉香,地上灑了檀香水:
場內處處張著五色繽紛的涼篷……上等沉香木焚燒著,香煙繚繞。地上灑了檀香水,許多鮮花扎成的花環使會場更加絢麗多彩。
據《摩訶婆羅多》載,印度國王死后,在葬儀上要使用香水、香膏等多種香料制品:
他們在般度的遺體上灑下各種香水,涂上純凈的黑檀香膏,用最好的香湯沐浴,用黃金制的罐子迅速地淋灑圣水。他們給般度涂上頭等的潔白的旃檀香,又將蓮花花蕊的汁液與黑沉香混合,涂抹他的遺體。
| ||||||